搜索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职场心理

《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范文

发布时间:2025-04-30 17:20:53 作者:v 点击:56695 【 字体:

《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范文

  读完一本书以后,儿童你有什么体会呢?是学习心理小学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数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教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读后

  《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1

  当我终于手捧着张兴华老师的感范《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时,内心异常激动。儿童从20xx年在海门举办的学习心理小学张兴华老师和弟子们的活动中,我对张兴华老师的数学儿童心理学就充满了兴趣,记得当时托朋友买张老师的教学《儿童学习心理学》,可是读后网上根本买不到。读不到张老师纯正的感范关于儿童学习心理的观点,我的儿童心忍不住一直在痒痒,终于,学习心理小学在朱玉茹老师的数学关爱下,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位老师有幸收获了这本好书,于我而言,犹如有了一次亲近美丽河流的体验。

  读过此书,感觉书中的每一处,都值得我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深深反思,现记录一二,贻笑大方。

  一、教师语言,链接学生心理的一条丝带

  本书中有不少教学实录,我边读,其中思考投射最多的是实录中教师那精彩的语言。记得上半年6月份张老师来实小的时候,我就问了他一个问题,是不是研究学生学习心理,老师的语言非常重要。张老师意味深长地表示,老师的语言在走进学生心理的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比如第7页,《循环小数》的教学这一章,当学生用竖式尝试计算并进行表达后,老师立刻送出一份鼓励和肯定“大家能边算边观察边思考,真好!”一下子把学习习惯的主旋律成功定位,我想接下来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肯定会把学习注意力不仅放在算上,更放在观察思考上,从而获得思维真正的发展。一句语言,不仅评价了学生,而且,站在了解学生学习心理的角度,走进学生学习习惯中,给予指导,为学生主动探究提供了方法保障。

  再比如,第30页《认识分数》教学片段中,当学生通过折、涂、涂出了各种不同的形状的二分之一。老师的语言指向学生深入的数学思考:这些涂色部分的形状各不相同,为什么都是这张纸的二分之一呢?这样的问题,能够让学生从动手做中跳出来,整体地看待眼前的问题,并加以理性思考,运用抽象思维能力,给予解决。从而,分数的意义,也逐渐凸显出来。一句语言,没有拖沓的字字句句,简简单单,却已经充分把握儿童学习心理,建立在儿童建立充分表象的基础上,把学生引向深入,引进知识本质,让学生主动走进数学本来面目,感受数学本身魅力。

  二、专业知识,剖析学生心理的必备工具

  在这本书中,最让我叹为观止的是关于心理学的那么多专业知识。当网络上不少文章对学习心理学有关概念有点泛滥引用的时候,书中对于心理学术语等深入浅出的解释,让我们一线老师真正搞清楚了一些术语的本来意义,明白了心理学理论与我们实践息息相关的方方面面。

  比如,关于变式这一术语,别看这些个名词常见于一些文章,但是不少人是用错这些概念的,源于对概念理解的偏差。所谓变式,就是变换肯定例证的非本质属性,使学生在事物的各种表现形式和事物所在的不同情境中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对概念的理解更深刻、更概括、更易于迁移。

  学习中引用变式,能够让学生全面的把握问题本质,从而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有了这些认识,在一次执教《平面图形面积》的过程中,我引入一组变式题,给课堂增色不少。这三道题目,都是求一个正方形中一个圆的面积,不过情境有所变换,学生如果善于利用画图策略,加以变换想象,就会发现问题的本质所在。

  本书中还有不少地方值得我学习深思,这是一本值得一读再读,反复阅读的好书。

  《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2

  捧起《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我就不禁回想起十多年前在师范读书的美好生活。张兴华老师的这本《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的前身是一本绿色封面的小册子,大约不过薄薄的一百多页,在师范读书时人手一本,当年的.我觉着这本小册子远比大部头的教育学、心理学好读、实用、亲切。这本《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在每一篇的架构上,保留了原来的“教学实例——心理分析——教学运用”的三部曲,对原有的内容进行了拓展和整合,我注意到原有的部分内容几乎是进行了重写,全书变成了三百多页,可想而知凝聚着张兴华老师的多少心血,读着这本书仿佛能够感受到一位一辈子致力于儿童数学教学心理研究的长者对教育、教学和儿童的一种痴迷和情怀。

  读完这本书,给我最深的感受有以下三点:

  一、数学教学要研究儿童的学习心理。

  学习的主体是儿童,儿童具有好动、好玩、好胜、好奇等个性心理倾向。正因为有了这些特点,儿童才对整个世界都充满探索的愿望。有效的数学学习必然建立在对儿童学习心理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要总是用成人的思维一厢情愿地去设计教案,而是要真正走近儿童、了解儿童、研究儿童。只有摸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才能有高质量的教学预设和精彩的课堂生成。我认识到:数学教学只有基于儿童的学习心理展开,才能真正开启儿童的数学学习大门,促进儿童的发展。

  二、数学教学要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

  作为一名教师,不但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与认知规律,而且要努力做到在准确解读和把握儿童学习心理的基础上,努力调整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使其尽可能地顺应儿童的学习心理,才能真正创造出最适合儿童的数学教学,并发挥数学教学的最大效益。实际上,好的数学教学须指向儿童的学习,并建立在儿童的学习心理之上。所以,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必须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以利他们能动地进行“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获得新知意义。目前我正从事着低年级的`教学,在实践中我深有体会,低年级儿童好玩、好动、喜欢新奇的事物,每天的口算练习对他们来说显然就是一件枯燥无味的事情,而大家都知道口算应作为教学的常态常抓不懈。怎么办呢?

  我针对低年级儿童的学习心理,从多方面做好口算教学工作:

  1、坚持要求学生每天练习口算,为激发学生天天练习口算的主动性,我特地设计了“小蜜蜂口算练习自主记录卡”,如果练习全对,小朋友就自己在相应的日旗下用个性图案记录。

  2、每周设定一天为“口算日”,在这一天里组织班级口算竞赛,及时批改并表扬竞赛全对的小朋友。

  3、每月评选班级月度“口算王”,当月几次口算竞赛全对者当选为月度“口算王”,每学期评选学期“口算王”,口算全对次数最多的前五位当选为学期“口算王”。这样的口算练习模式受到了家长和小朋友的欢迎,在活动和目标的指引驱动下,孩子练习口算的主动性增强了,兴趣变浓厚了,口算练习质量更是得到了提高。反思我自己探索出的关于口算教学的做法,不正是顺应了儿童的学习心理吗?

  三、数学教学要适当用好激励措施。

  这本书不仅不惜篇幅专门用第六章讲来讲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和培养,而且仔细研读书中的教学实例会发现:张兴华老师特别重视教学评价对孩子学习的促进作用。“你真会想问题”“你想得和数学家一样”“你真有创意”等等教学评价语言无不给学生莫大的鼓舞和成功感。早在清代,教育家颜元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适当地用好激励措施,的确能让孩子们的数学学习充满阳光和愉悦感,为什么我们要那样地吝啬自己的表扬呢?

  合上这本书,张兴华老师那“诱而导之”、“唤而醒之”“鼓而舞之”的课堂就浮现在我的眼前。很可惜,那本师范里发的小册子不知什么时候已经不慎弄丢了,幸好,我又拥有了张兴华老师几乎重新编写的这本《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我还只读到一点皮毛,以后还要认真读多遍。

  《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读后感3

  在以往的假期中,我阅读的都是教师专业成长、如何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之类的书籍。今年暑期阅读了张兴华老师的《儿童学习心理与小学数学教学》,这本书专业性极强,使我深受启发。研究儿童学习心理的很多,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也很多,而对两者结合起来研究的却为数不多,张兴华老师就是其中一个。

  儿童学习心理,是我们所有老师考量一切课堂教学问题的逻辑源头。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儿童学习心理,才有可能从学生出发,制定出最有效的教学方案。从张老师的这本书中不难看出,儿童学习心理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是如此的广且合理。例如在循环小数的教学中该如何强化感知,张老师强调小学生获得新概念在很多情况下都要经历首次感知的过程,首先教师让学生不断试商,充分感知“除不尽”这一情况。接着对学生的感知进行诱发和导向,扩大“对象”与“背景”的差异,引导学生把“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一循环小数的核心内涵抽象出来。最后通过语言的导向,引导学生深入地感知。此时,学生对循环小数的本质意义已经积聚了充分、准确而全面的感性认识,即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概括,展开抽象思维。

  儿童学习心理对数学教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反之,数学教学对儿童学习心理的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两者应该相辅相成。在第四章智能的发展,张兴华老师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智能,张老师就直觉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联想、自学能力的培养等六方向进行的研究与总结。一个问题的逆思维引导这一教学实例我看得颇有感触,当学生因对题中“剩下的梨正好是原来两筐的重量”一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的思维都拘泥于先要求出剩下梨的千克数,又觉得不好算的时候,教师引发学生“反过来想想”,诱导学生由剩下的联想到拿走的,不仅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且强化了“反过来想想”的逆向思维的意念。不难明白,教师适时的引导、启发,能使学生的思路及时地转换到直接相反的进程,逐步使学生形成逆向思维的能力与习惯。

  张老师对于学术的执着深深地触动着我,这本书再版时,张老师又对原版进行了增删和整合,也许有人觉得这没什么,可是对于一位七十岁的人来说这意味着对学术的精益求精、对智慧的尊重。这本书值得我们学习的太多,值得我们研究的也太多,我将继续研读。

阅读全文
相关推荐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原创分享

《家庭与夫妻治疗:案例与分析》,原创分享
家庭是由彼此联系的生命构成的,并且它又是由严格但未言明的规则掌控的。家庭系统理论的最大创新,在于发现了人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地相互缠绕在一起,并且家庭成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他们互动方式的一种功能而 ...

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是什么?

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是什么?
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心理学实验是在公元前7世纪做的。古埃及有一个名叫Psamtik一世的国王,他为了证明埃及人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将两个出生不久的婴儿带到一个遥远的地方隔离起来,每天由人供给他们 ...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见解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见解
导读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今,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见解

青少年不健康心理见解
导读青少年不健康心理现状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如今,青少年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和挑战,这些压力和挑战往往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 ...

女生分手后多久想复合,怎样和前任聊天并且挽回女友

女生分手后多久想复合,怎样和前任聊天并且挽回女友
现在情侣的爱情观中,恋爱很轻易地开始,而分手也同样随口一说;所以,当女友分手态度很坚决时还能不能挽回呢?女生分手后多久想复合?女生分手后想复合的心理变化女生分手后,通常分为四个心理阶段;1、第一阶段, ...

发现14岁女儿谈恋爱怎么办,如何应对14岁女儿谈恋爱的问题

发现14岁女儿谈恋爱怎么办,如何应对14岁女儿谈恋爱的问题
导读发现14岁女儿谈恋爱,许多父母可能会感到震惊和不安,面对这个问题,首先要理解女儿的心理变化,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探索和变化的阶段,女儿开始对异性产生好奇,渴望建立亲密关系,作为父母,重要的是要保持开放 ...

心理解答孩子十三岁叛逆期怎么办女

心理解答孩子十三岁叛逆期怎么办女
导读理解叛逆期的本质孩子在十三岁左右经历叛逆期,这一阶段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寻求独立性和自我认同,对家长的权威产生质疑。心理学家指出,这种叛逆行为实际上是他们探索自 ...

机能模块说与神经网络学说

机能模块说与神经网络学说
机能模块说:机能模块说是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科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研究中出现的学说,它认为,人脑在结构和功能上是由高度专门化并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这些模块的结合是实现认知功能的基础。这一理论得到了认 ...

女友情绪多变,如何妥善处理?解决策略解析

女友情绪多变,如何妥善处理?解决策略解析
面对女朋友常常发脾气的问题,我们应如何妥善处理呢?以下是几点建议:深入了解背后的原因至关重要。她可能是因为工作压力、情绪波动或身体状况而表现出易怒的情绪。通过细心沟通,关心她的感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 ...

高二学生不努力家长该如何,高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应如何应对

高二学生不努力家长该如何,高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应如何应对
导读高二学生不努力,家长该如何应对,面对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家长常常感到无奈和焦虑,孩子的未来似乎悬在一线之间,如何引导孩子重拾学习的热情,成为了家长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关键,许 ...

孩子恐惧上学怎么心理疏导,孩子上学恐惧的心理疏导方法

孩子恐惧上学怎么心理疏导,孩子上学恐惧的心理疏导方法
导读孩子上学恐惧的心理疏导方法孩子在上学时感到恐惧,可能源于多种因素,环境的变化、与同学的关系、学习压力等,家长和老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绪,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感,增强自信心。了解孩子的恐 ...

高二学生不努力家长该如何,高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应如何应对

高二学生不努力家长该如何,高二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家长应如何应对
导读高二学生不努力,家长该如何应对,面对孩子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家长常常感到无奈和焦虑,孩子的未来似乎悬在一线之间,如何引导孩子重拾学习的热情,成为了家长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是关键,许 ...
返回顶部